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

【感觸】富於感情?

王莽失敗之後,中國歷代王朝再無如此規模宏大的社會經濟革命,有的僅是小修小補。呂思勉《中國社會變遷史》有言:「從此以後,大家知道社會改革,不是件容易的事,無人敢作根本改革之想。如其有之,一定是很富於感情,而不甚瞭解現狀之人,大家視為迂闊之徒,於社會上絲毫不佔勢力。『治天下不如安天下,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』,遂成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。久而久之,就並社會本來是好的而亦忘掉,以為本不過如此,視病理為生理了。」

「富於感情,而不甚瞭解現狀」一語始終繚繞心頭……。先看後句,不瞭解現狀是不行的,從事任何改革皆須從現狀出發,很容易理解。再看前句,富於感情?觀其文脈,似乎是說正常人都不會妄想根本改革,只有極度富於感情之人才會那麼瘋狂。可是,如果瞭解了現狀,然後決意非根本改革無以拯民於水火(藥方曰「啟民自拯」),是否仍該當所謂「富於感情」?抑或,更可謂感情豐沛到無可救藥?

我只是不想後悔,不想給人生添憾恨,但求無愧人之生而有情。

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

【閒聊】文科作為一種調劑

繁重的法科課業之餘,總得有些調劑。有人聽音樂、有人看電影、有人讀小說、有人上夜店、有人唱歌、有人跳舞、有人運動……。就我而言,大概會看看文科方面的書吧。

以前在文學院的時候,人文社會學科的書都會翻翻,看書幾乎沒有課內課外之別。如今在法學院,彷彿只有那種會解析法條的法科書才算課內,必須系統研讀;其他一概被歸為課外書(包括文科書),只能閒暇時翻閱。

然則,什麼是適合閒暇時翻閱的文科書?可能那種短篇接著短篇讀起來不太吃力的比較合宜,隨時能夠開始,輕易即可放下。掃瞄一下書櫃,最近被我拿來當作調劑的文科書確實都有這種性質,如:李商隱的詩集、《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》。另,朝思暮想卻一直未入手的《管錐編》、《談藝錄》也是。有時甚至想拿《公羊傳》來調劑,但上古華夏的價值觀實在令人zzzz,尊王、大一統、華夷之別等等。《日知錄》的形式很適合,但氣息太沈鬱,也許《呂思勉讀史札記》可以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