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

【札記】澄清天下

4月23日週一吳從周老師的課上請陳瑞仁檢察官來講檢察官倫理,陳檢說檢察官的使命就是要像陳仲舉那樣「澄清天下」!


陳仲舉何許人?即東漢末年的名士領袖陳蕃。靈帝初年,陳蕃領導士人與外戚竇武合作欲誅除宦官,以澄清天下。但事跡敗露,宦官先下手為強,劫持皇帝和太后,領兵與竇武對戰,後來竇武兵敗自殺。陳蕃當時已經七十幾歲,聽聞宦官起兵,怒不可遏,帶著下屬和門生共八十多人進宮殺宦官。宦官派軍隊鎮壓,逮捕陳蕃,翌日處死。


胸懷清世之志,勢必擋人財路,財路被你擋到的人一定設法把你推開。你堅持到底,他就消滅你肉體。想澄清天下嗎?似乎要有付出生命的覺悟。


又,《後漢書‧卷66‧陳蕃傳》開頭有個小故事很好玩。陳蕃小時候頗邋遢,住的地方又髒又亂。他爸有個朋友看不下去,念了他幾句:「小朋友怎麼不懂洒掃房子接待客人呢?」陳蕃頂嘴:「大丈夫處世,當埽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!」所以房間亂的人可以拿陳蕃當藉口。 XD

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

【札記】繁體簡體

要掃除文盲確實該靠普及的教育,沒有必要改革字體。社會願意投注資源來普及教育,縱然使用繁體字,依舊能夠消除文盲。所謂簡體字對新中國掃盲工作的貢獻,不能說沒有,但恐怕不是必要條件。雖然我不覺得簡體字很有必要,但著實也沒有必要鄙薄其為「殘體」,須知繁體字也是簡化過的。

在方塊字的範圍內,繁簡之別只是相對而言。中國文字大概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的大篆達到最繁複精美的程度。秦國統一後為了統治空前的廣土眾民,覺得需要一種較簡便、有效率、且通行天下的文字,遂將諸國數種大篆統整、簡化成一種小篆,此即「書同文」。但小篆用起來還是不夠便利,很快又創出更簡化的隸書,自此綿延二千餘年,即今日所謂繁體字。在大篆變小篆、小篆變隸書的時候,想必有不少文化貴族、國學大師痛心疾首吧?如今蔑視簡體字者是不是也該檢討一下繁體字不夠繁呢?這方面請參看:唐德剛,〈國語、方言、拉丁化〉,《胡適雜憶》(台北:遠流,2011年12月1日,第2版)。


使用繁體字閱讀篆體時代的文獻有時會因字形變易致生理解障礙,此時便需文字學的專業知識幫忙,不過後人更多時候是望文生義、強作解人,流傳至今的篆體時代文獻因此出過多少錯誤怕是難以清算了。使用簡體字閱讀繁體時代的文獻有時也會產生障礙,但絕大部分無礙理解。一這樣想,對簡體字就不會那麼排斥。至於「蝗語」之稱,涉及對中國人民的歧視,是政治問題、社會問題,並非字體問題。我支持對中共專制的批判,但反對歧視中國人民,也反對把繁體簡體扯進來。

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

【札記】管仲的自信

《史記‧卷62‧管仲列傳》:「管仲夷吾者,潁上人也。少時常與鮑叔牙游,鮑叔知其賢。管仲貧困,常欺鮑叔,鮑叔終善遇之,不以為言。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,管仲事公子糾。及小白立為桓公,公子糾死,管仲囚焉。鮑叔遂進管仲。管仲既用,任政於齊,齊桓公以霸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管仲之謀也。管仲曰:『吾始困時,嘗與鮑叔賈,分財利多自與,鮑叔不以我為貪,知我貧也。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,鮑叔不以我為愚,知時有利不利也。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,鮑叔不以我為不肖,知我不遭時也。吾嘗三戰三走,鮑叔不以我怯,知我有老母也。公子糾敗,召忽死之,吾幽囚受辱,鮑叔不以我為無恥,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。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。』鮑叔既進管仲,以身下之。子孫世祿於齊,有封邑者十餘世,常為名大夫。天下不多管仲之賢,而多鮑叔能知人也。」

清按:照一般觀點來看,管仲不會辦事、貪小便宜、無忠義之心,不過是個厚臉皮的遜咖罷了。但我覺得管仲這傢伙實在妙,為了功名顯於天下,寧可忍受世人嘲笑鄙夷也要留著有用之身苟活於世,才終於等到機會一展長才。管仲能熬過「貪、愚、怯、不肖、無恥」等罵名,可以想見他對自己的才幹極有信心,自認經天緯地之才不合因為小小挫折就埋沒了。管仲善權變,政治能力非同小可;同樣的,他的自信也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有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