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

【札記】繁體簡體

要掃除文盲確實該靠普及的教育,沒有必要改革字體。社會願意投注資源來普及教育,縱然使用繁體字,依舊能夠消除文盲。所謂簡體字對新中國掃盲工作的貢獻,不能說沒有,但恐怕不是必要條件。雖然我不覺得簡體字很有必要,但著實也沒有必要鄙薄其為「殘體」,須知繁體字也是簡化過的。

在方塊字的範圍內,繁簡之別只是相對而言。中國文字大概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的大篆達到最繁複精美的程度。秦國統一後為了統治空前的廣土眾民,覺得需要一種較簡便、有效率、且通行天下的文字,遂將諸國數種大篆統整、簡化成一種小篆,此即「書同文」。但小篆用起來還是不夠便利,很快又創出更簡化的隸書,自此綿延二千餘年,即今日所謂繁體字。在大篆變小篆、小篆變隸書的時候,想必有不少文化貴族、國學大師痛心疾首吧?如今蔑視簡體字者是不是也該檢討一下繁體字不夠繁呢?這方面請參看:唐德剛,〈國語、方言、拉丁化〉,《胡適雜憶》(台北:遠流,2011年12月1日,第2版)。


使用繁體字閱讀篆體時代的文獻有時會因字形變易致生理解障礙,此時便需文字學的專業知識幫忙,不過後人更多時候是望文生義、強作解人,流傳至今的篆體時代文獻因此出過多少錯誤怕是難以清算了。使用簡體字閱讀繁體時代的文獻有時也會產生障礙,但絕大部分無礙理解。一這樣想,對簡體字就不會那麼排斥。至於「蝗語」之稱,涉及對中國人民的歧視,是政治問題、社會問題,並非字體問題。我支持對中共專制的批判,但反對歧視中國人民,也反對把繁體簡體扯進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