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

【打字】陳獨秀《小學識字教本‧自敘》

清按一:透過這篇文章,可以了解陳獨秀《小學識字教本》盡棄六書之說,大量使用甲文、金文等原始材料,更科學地整理中文字根、半字根及孳乳情形,重構中國文字知識,作為中文拼音化之前的過渡。竊以為,科學整理中國文字極有意義,拼音化則大可不必。參見:唐德剛,〈國語‧方言‧拉丁化〉,收入《胡適雜憶》(台北:遠流出版,2011121,二版)。龔鵬程,《國學入門‧文字》(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20076月)。

清按二:註明引用資料來源是現代學術基本規範,但此規範在民國初年尚不嚴謹。陳獨秀將《小學識字教本》定位為教師手冊,並非學術論文,為求簡省而未一一註明資料來源,似不足多病。只是,若當年能將引用資料另編一冊供研究者參考,無疑更加理想。而所謂「黃(生)、顧(炎)以來諸人之說」,泛指自明末歷有清一代至民初大約三百餘年的文字學研究成果。

——————以下為正文——————

陳獨秀《小學識字教本‧自敘》

昔之塾師課童,授徒而不釋義,盲誦如習符咒,學童苦之。今之學校誦書釋義矣,而識字仍如習符咒,且盲記漫無統紀之符咒至二三千字,其戕賊學童之腦力為何如耶!即中學初級生,猶以記字之繁難,累及學習國文,多耗日力,其他科目,咸受其損,此中小學習國文、識國字之法急待改良,不可一日緩矣。

本書取習用之字三千餘,綜以字根及半字根凡五百餘,是為一切字之基本形義,熟習此五百數十字,其餘三千字乃至數萬字,皆可迎刃而解,以一切字皆字根所結合而孳乳者也。上篇釋字根及半字根,下篇釋字根所孳乳之字,每字必釋其形與義,使受學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,此不獨使學者感興趣、助記憶,且於科學思想之訓練植其基焉。不欲窮究事物之所以然,此吾國科學之所不昌也。

或以為文字訓詁之學,老師宿儒皓首治之猶難盡通,將何以教童蒙耶?余曰不然。中國文字訓詁之難通,乃由誤於漢儒未見古文,不知形義,妄為六書之謬說。許慎又易班固象形、象事、象意、象聲之說為指事、象形、形聲、會意,中國文字訓詁之學益入歧途。而又依經為義,經文幾經傳寫,往往乖譌,儒者乃從而穿鑿附會之,又或故為艱深,以欺淺學,使學者如入五里霧中。說文字之書籍愈多,而文字之形義愈晦,原本小學而變為專家之業,宜其用力久而難通也。漢律,學童十七以上,試諷籀(籀謂通其形義)書九千字,乃得為史,初無待於老師宿儒也。蓋以古之製字者,仰觀象於天,俯觀法於地,視為鳥獸之文與地之宜,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此皆視而可見、察而可識者也。本非艱深難喻。今之教者依此口講而手繪之,習者如睹畫圖,雖下愚可曉,如撥雲霧而見青天也。作始者或不易,傳習者必不難,中國在拼音文字未行以前,識文字、善教育之道,捨此無他途。

本書解字頗採用黃(生)、顧(炎)以來諸人之說,而悉未稱其名,從簡略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