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

【札記】《論語》之「論」字音義

清按:本文據黃懷信《論語彙校集釋‧前言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8)整理而成。

《論語》之「語」指語言、語錄,大概可以確定。比較有問題的是「論」字,有如字讀為「ㄌㄨㄣˋ」者,有捨字制音讀為「ㄌㄨㄣˊ」者。

將「論」如字讀為「ㄌㄨㄣˋ」則以本義解之,即大家共同商議論定的意思。《漢書‧藝文志》所謂「門人相與輯而論纂」、《隋書‧經籍志》所謂「仲尼既沒,遂緝而論之」、皇侃《論語義疏‧敘》所謂「此書出自門徒,必先詳論,人人僉允,然後乃記」,皆以常義「商議論定」視之。

將「論」讀為「ㄌㄨㄣˊ」則係以「倫」為「論」的通假,皇侃《論語義疏‧敘》曾理出四說:
一、倫者次也,此為倫本義。若謂「此書事義相生,首末相次」,則不符實際,因為《論語》各章並無相生關係。若以「倫次編排」釋之,指《論語》為按次序一條條、一篇篇編輯起來的語錄,則可通。
二、倫者理也,此為倫引申義。謂「此書之中蘊涵萬理」。
三、倫者綸也。謂「此書經綸今古」。
四、倫者輪也。謂「此書義旨周備,圓轉無窮,如車之輪也。」
後三說未免浮誇。尤其以「綸、輪」為「倫」之通假,再以「倫」為「論」之通假,輾轉無稽,恐為後世學者主觀所加。然而,筆者記得中學國文老師都教學生讀作「倫語」,表示對孔子的尊敬,恐怕就是受到後三說的影響。是以「論」為「倫」只有「倫次編排」一義可通,但黃懷信認為此仍為通假,非書名所宜。

綜上所述,黃懷信作出結論:「《論語》之名應是孔子卒後不久之纂輯者(眾弟子)所命定,而非後人所追加。因為若是後人追加,必當附有『孔子』字樣。而正因為時值孔子新卒,音容猶在,弟子相與輯其所聞知而商議論定之,故直謂為『論語』。當然,我們並不是說今本《論語》就是當時一時編定之書,後人在初編基礎上增訂附益,容當有之。」

故,《論語》二字宜讀為「ㄌㄨㄣˋ ㄩˇ」,即指孔子弟子商議論定後編輯而成的孔子語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